2011年5月31日 星期二

女性護眼抗疲勞妙招



核心提示:
女性護眼抗疲勞妙招,眼睛對於女性來說可是靈魂之窗,
但是女性在工作中常常都必須面對電腦,而很多時候用眼時間過長,
導致眼部疲勞,眼睛問題跟隨著女性衍生出來,
如何能讓自己眼睛舒服抗擊疲勞呢
?
一、自然護眼 簡單方便
  上班時保持間歇休息
  職業女性如果連續使用電腦6~8小時,應每隔 1~2小時休息一次,讓眼睛離開電腦10~15分鐘;工作1小時後最好離開電腦螢幕,注視遠方目標,直到清楚後再維持10幾秒鐘。
  如果工作特別忙碌,可以利用接電話、去衛生間的時間閉閉眼睛,緩解眼睛的疲勞狀態。
  讓眼球做運動
  如果盯著電腦螢幕已經一小時了,你需要做一些眼球運動來緩解眼睛疲勞。例如,向上望,同時呼一口氣,再將視線移回中間,吸一口氣,如此重複三次,最後再繼續進行下側、左側及右側的相同動作。
  忙裡偷閒眨眨眼
  眨眼動作可以促進眼睛分泌淚水,並將含很多成分的眼淚均勻塗於眼球表面,保持眼部濕潤。很多人因為太專注於工作,長時間盯著電腦螢幕忽視了眨眼睛,導致眼睛乾澀不適。忙裡偷閒,眨幾下眼睛,有助於清潔眼表面,也相當於給眼睛做一次按摩。
  工作忙碌吸口氣
  吸口氣也會對護眼有幫助嗎­當然。據調查,很多人因為太專注盯著電腦,本能地使呼吸速度變緩,而吸氣是可以加速血液迴圈的,可以緩解眼睛疲勞。
  堅持按摩解疲勞
  看資料時或開會間歇,用雙手大拇指輕輕揉按眉頭下面、眼眶外上角處;也可用食指和中指指腹在眉弓處由內向外輕推至太陽穴輕按,重複5~6次。長期堅持不僅可以緩解眼睛酸澀疲勞,還有助於視力的改善
  二、藥水護眼科學快捷
  對於長時間坐在電腦螢幕前工作的職業女性來說,合理使用滴眼液是緩解眼睛疲勞的好辦法。而在諸多滴眼液中,人工淚液和營養滋潤型的滴眼液對於緩解眼睛乾澀和疲憊是很有效的。
  常見的4類滴眼液
  1、人工淚液人工淚液是目前眼科專家廣泛推薦的一類滴眼液,它模仿人體生理淚液,能夠對眼睛起到補充水分、濕潤眼睛表面、產生黏液性溶液覆蓋於眼表面,從而保護眼睛和改善眼睛的乾澀、不適和異物感。
  市場上人工淚液有水液性的和凝膠狀的兩類,水液性的人工淚液在眼球表面存留時間短,需要頻繁使用;凝膠狀的人工淚液,粘稠度比較高,可增加眼內停留時間,減少用藥頻率。 對於天天面對電腦工作的職業女性來說,選用人工淚液是不錯的選擇。
  用法用量:每日一支,一日3~4次適宜。
  2、含滋潤營養成分的此類滴眼液具有清涼止癢、緩解視力疲勞、促進眼部營養、保持眼睛濕潤等作用。顯著優點是可以緩解眼睛乾、澀、癢、痛、脹及異物感等不適。此類滴眼液由於品牌不同所含水分也不同,要根據自己眼睛的具體特點選擇適合自己的那一款。
  用法用量:一般每次滴入眼瞼內1~2滴,一日 3~4次適宜,滴入後需閉目片刻。
  3、含抗生素的 此類滴眼液治療細菌感染功效比較好。一般用於沙眼、結膜炎、角膜炎、眼瞼緣炎等。優點是殺菌能力比較強,可以對抗眼睛感染。
  用法用量:一般每次滴入眼瞼內1~2滴,一日 3~5次適宜,或遵醫囑。
  4、含糖皮質激素的 此類滴眼液消炎功效比較好。可配合抗生素眼藥用於結膜炎、角膜炎、鞏膜炎、淺層鞏膜炎、虹膜睫狀體炎、術後炎症等。顯著優點是消炎能力比較強,滴入眼睛後,炎症消除的比較快。

用法用量:一般每次滴入眼瞼內1~2滴,一日 3~4次適宜,或遵醫囑。
 

2011年5月30日 星期一

白內障不必成熟才手術





核心提示:
老年人白內障的發生率高,由於過去醫療條件的限制,
白內障持續發展會致盲,一些老人總覺得患上白內障就是大病。





  白內障是大病,得了就會變瞎?沒那麼嚴重!白內障要等到成熟之後,完全看不見了再手術?這個觀點早過時了。日前,白內障手術新技術出現,不必等到成熟了才手術。
  白內障不可怕
   老年人白內障的發生率高,由於過去醫療條件的限制,白內障持續發展會致盲,一些老人總覺得患上白內障就是大病。其實白內障並不可怕、它是人體老化的一個 必然過程,就如同人老了長皺紋一樣。50~60歲老年性白內障的發病率為60%~70%,70歲以上的達80%,80歲以上的老年人幾乎100%。
  特別提到,許多老年白內障患者就診時間太晚,或者確診後遲遲不願意接受手術治療,甚至由於視力不佳,跌倒摔傷,因此需要及時手術治療。
  白內障吃藥治療無效
  一些老人患上白內障後聽信廣告,用藥物盲目治療。臨床證據表明,沒有藥物能夠解決白內障的問題,目前治療白內障唯一有效的方法就是手術。專家表示,老年人要正確認識白內障,別花冤枉錢,亂用藥反而容易導致病情變複雜。
   專家提醒:雖然吃藥對治療無效,但是健康的飲食、年輕的心態可延緩白內障的發生和發展。這是因為白內障是人體老化的過程,心態年輕,常吃蔬果可以延緩器 官的老化,眼睛也一樣。另外,紫外線也是導致白內障的發病原因之一,避免暴曬,晴朗天氣下,白天戶外活動可戴太陽鏡阻隔紫外線。
  手術治療宜早不宜遲
   何時做手術最好?郭教授指出,不少白內障患者至今仍固守他們年輕時所見所聞,認為白內障必須等到成熟了,完全看不見了才能手術。其實,這種觀念的產生是 由於從前的白內障手術技術的限制所致,隨著近年來超音波晶體乳化手術的出現,已經克服了這種限制,不必等到成熟後再手術。
   從診斷患上白內障到其完全成熟需要5~20年的時間,等到成熟後再手術,往往患者視力持續下降,中間要有很多年的時間忍受低視力的痛苦,且等到完全成 熟,一些老年患者已經發生了糖尿病、心臟病等全身疾病,此時進行白內障手術,難度會增加。另外,糖尿病、高血壓患者本身就容易造成眼底的病變,白內障發病 後會擋住眼底,使醫生不容易早期發現眼底病變。因此,患者選擇手術時機應該以自身需要為前提,宜早不宜遲。

轉載:http://blog.sina.com.tw/leointaiwan/article.php?pbgid=52465&entryid=589543

21步驗光步驟檢查流程

              OEP 21步驗光步驟檢查流程
步驟1:    病史 眼底檢查 ( History & Ophthalmoscopy )
步驟2:    角膜弧度儀檢查 ( Ophthalmometer )
步驟3:    遠距離慣性斜位測量 ( Habitual Phoria at far )
步驟13A:  近距離慣性斜位測量 ( Habitual Phoria at near )
步驟4:    靜態視網膜鏡檢影法 ( Static Retinscopy )
步驟5:    動態20英吋視網膜鏡檢查 (Dynamic Retinoscopy at 20” )
步驟6:    動態40英吋視網膜鏡檢查 (Dynamic Retinoscopy at 40” )
步驟7:    遠距離自覺式驗光 ( Distance Subjective test )
步驟8:    遠距離誘發斜位測量 ( Induced Phoria at far )
步驟13B:  近距離誘發斜位測量 ( Induced Phoria at near )
步驟9:    遠距離內展轉能力測量 ( True Adduction at far )
步驟10:   遠距離輻輳力測量 ( Convergence at far )
步驟11:   遠距離外展轉能力測量 ( True Abduction at far )
步驟12:   遠距離上 下斜位及單眼運轉測量 ( Vertical Phoria and Duction at far )
步驟18:   近距離上 下斜位及單眼運轉測量 ( Vertical Phoria and Duction at
                                         near )
步驟14A:  未融合交叉圓柱鏡測量 ( Unfused Crossed Cylinder )
步驟15A:  經未融合交叉圓柱鏡近值誘發斜位 ( Induced Phoria Thru Unfused   
                                        Corssed Cylinder )
步驟14B:  融合交叉圓柱鏡測量 ( Fused Crossed Cylinder )
步驟15B:  經融合交叉圓柱鏡近值誘發斜位 ( Induced Phoria Thru Fused   
                                        Corssed Cylinder )
步驟16A:  實性內聚能力測量 ( Positive Relative Convergence )
步驟16B:  實性融像餘力測量 ( Positive Fusion Reserve )
步驟17A:  虛性內聚能力測量 ( Negative Relative Convergence )
步驟17B:  虛性融像餘力測量 ( Negative Fusion Reserve )
步驟19:   調節幅度 ( Amplitude of Accommodation )
步驟20:   實性相關性調節力 ( Positive Relative Accommodateion )
步驟21:   虛性相關性調節力 ( Negative Relative Accommodateion )
  

                 OEP的期待值
檢查方法                 期待值

遠點斜位                  正位---0.5Δexo
近點斜位                         6Δexo
遠點BO異向運動          模糊值:7Δ 破裂值:19Δ 回復值:10Δ
遠點B I異向運動          模糊值:9Δ  破裂值:5Δ  回復值:15Δ
近點BO異向運動          模糊值:15Δ 破裂值:21Δ 回復值:15Δ
近點B I異向運動          模糊值14Δ 破裂值:22Δ 回復值:18Δ
NRA                      +2.25D
PRA                      -2.25D
雙眼交叉圓柱鏡           +0.50D
 
 
陳大哥很用心的把他整理起來了,然後我很無恥的把他拷貝過來了,哈哈哈哈。

2011年5月28日 星期六

21項驗光流程

常常有客人跟我說眼鏡這行很好幹,算便宜一點。
但是其實往往我們賣的是專業,不是眼鏡。

一付戴的舒服看得清楚的眼鏡,在我們驗配的過程中也是下過不少功夫。
像你手上拿的iPhone4,他成本高嗎?
你買的就是他的專業。
一支手錶的造價成本高嗎?
你買的就是他的精緻和品牌。

所以我想,真的會說眼鏡很好賺的那些客人,他們真的不了解眼鏡這行。
也許你的親戚朋友在做眼鏡賣你很便宜,那叫做苦肉錢。
也許你知道成本行情多少,那叫做基本盤。
或許下次有客人這樣跟我講的時候我真的會回他:不然你自己給我處方和鏡框,我們也不幫你加工,你能戴嗎?你度數對嗎?

是沒錯,眼鏡毛利比較高是比較好賺,但在這幾年來業界的毛利已經趨向平穩,你如果買的是我們的東西而不是專業的過程,可以說我們賺的多,但你買的是我們整套的服務和技術。

不管你今天在連鎖店配在單店配,我想每個驗光師都是辛苦的,就連老闆創業時的那個風險與壓力更不是每個人都了解的。

So...往下看下去吧,驗光師不是很好幹的一件事情,但是他是非常有成就感的一份工作。
每當驗完光客人覺得很清楚不會頭暈,這就是我的成就感,我也樂此不疲。
當然那種殺價的就另當別論了。

另外一個就是比價的客人,說真的,這種技術性的東西可以比價嗎?
有些人寧可自費去看沒健保的醫生因為技術好,卻沒有人跟那個醫生喊價錢,這倒是我比較納悶的。

往下看吧,有在當驗光師的朋友可以筆記一下,這是我看陳大哥PO的,跟著一起PO了。

1.眼底鏡(Ophthalmoscopy) 驗光師的任務為替患者解決屈折異常及指導患者如何正確使用眼睛,如輻輳,調節的過度或不足,並訓練使調節與輻輳能達到協調,平滑的運作,因此檢查的第一步必須先確定患者的眼睛是否有病變,假如發現或不能確定有病變(Pathology),則必須推薦給能夠徹底完全檢查診斷及治療的各專科醫生.

根據驗光門診的經驗.大約有百分之一的門診患者有病理性的問題,且需轉診,有此特殊的情況則雖然有病理性的問題,仍然要立即供給眼鏡或視力訓練,例如糖尿病患者雖然有典型的病理性的變化,但在控制狀態下仍然需要供給眼鏡。因此在特殊情況之下,仍須有適當的專業性診斷。

一般驗光師使用的為直接眼底鏡(Direct Ophthalmoscopy)它可以得到一個直立,實像,放大的影像.在患者眼內反射出來的光線之間加入一個強度的凸透鏡(+13.D),可以觀察到一個相反,範圍大(Indirect Ophthalmoscopy)的影像.

2.角膜弧度儀(Keratometry) 找出數值(K-Reading. 記錄:一般先記錄水平主經線的度數.再記錄垂直經線的度數.

兩主經線上屈折力之差.為患者眼睛的角膜散光度數,度數較少的主經線為〝-〞的散光軸.

主經線上度數較弱又位於180°上或±10°其附近者,稱為(With the Rule)或直散光,順散光,如果主經線位於 30°~60°,120°~150°稱為斜散光.

使用視網膜鏡(Retinoscope)或自覺式驗光查出來的稱為全散光,因此全散光是由角膜散光和眼內散光組成,眼內散光通常稱為生理散光(-0.50X90 o.有一規則憑經驗及實驗得到角膜散光和全散光之間的關係,稱為"賈哇規則 (Javals Rule"

3.遠方慣性斜位(Habitual Phoria at Far) 所有慣性的檢查,都使用患者平常使用的眼鏡,在此項檢查.使用慣用遠用的眼鏡.因為不正確的光學中心也許是患者抱怨的原因.若是患者從未使用過眼鏡.則驗光儀(Phorotor)就使用0.00 D的屈光度來檢查。

通常使用1.0 Snellen 視標.若是患者無法明視至1.0的視標.則加大視標尺寸.如:0.8. 0.5. .........直到患者能夠辨認出來的視標.設定稜鏡前請患者閉上眼睛或者使用驗光器(Phoroptor)裏面的遮蓋板.遮住雙眼以免因設定稜鏡時.造成患者不舒服的感覺.

加在左眼的6ΔBase Up稜鏡.會使患者所看到的視標位在左下方.加於右眼的12Δ Base In 稜鏡.會使患者所看到的視標位在右上方.因此檢查者應事先告知患者他即將看到的情況.

要求患者張開眼睛或打開驗光器上的遮蓋片.這時患者可以看見右上左下兩個分開的視標.當患者証實可以看見兩個視標後,驗光師應告訴患者〝我將移動視標,使兩個視標慢慢接近.當兩個視標上下對齊時請告訴我停止〞.

驗光師開始轉動右眼之稜鏡朝向歸零之方向(減低12Δ Base In之量).同時詢問患者〝你是否發現兩個視標正慢慢的接近?兩個視標是否上下對齊了?〞驗光師在減少 Base In 稜鏡的同時必須不時的提醒患者注意視標.並要求其上下視標對齊時要告訴驗光師。此時留在驗光儀上的稜鏡量即為所求之值.

測試距離-6公尺(20英呎).
視標-1.0史耐爾遠用視標(或可見之最小視標).
使用度數-慣用遠用舊處方.
使用稜鏡-右眼12個稜鏡度,基底朝內.
左眼6個稜鏡度,基底朝上.
燈光-20呎蠋光.


4.
靜態視網膜鏡(6公尺)Static Retinoscopy
網膜鏡是一個觀察光束通過患者眼睛所有屈折面產生焦點(遠點)的工具,檢查者可以調整患者眼睛前的鏡片度數,將此焦點(遠點)調整至其所需要距離患者眼前的任何一點.

為了減少因解剖學因素引起的誤差,習慣上從事視網膜鏡檢查法的工作距離為50公分或67公分,當檢查者一旦選擇了其工作距離(50公分或67公分).則必須於檢查時,整個從開始到檢查完成保持這一個固定距離.

患者被檢查時,必須始終固視一個前方6公尺遠的視標,當患者注視6公尺外視標時,檢查者此時加入足夠的鏡片度數,將患者的遠點拉到工作距離的位置.然後檢查者再加上相當於工作距離的度數,工作距離為50公分,則加入的度數為-2.00D,工作距離為67公分,則加入的度數為-1.50D

測試距離...患者注視六公尺遠的視標,檢查者工作距離為50公分或66.7公分.
視標.......0.1史耐爾視標.或紅綠視標
.
使用度數...使用平光鏡片開始量測
.
燈光.......稍暗
.
瞳孔距離...遠用瞳孔距離.

5.動態視網膜鏡(50公分) 驗光器上的度數此時包含的度數為第四步驟靜態視網膜鏡的初值(未加入工作距離的度數),此步驟驗光師位於患者眼睛前方50公分處,患者注視50公分前近用視標.

檢查者的工作距離和患者的固視距離相同,兩眼同時加入足量的〝+〞度數至觀察到明顯的〝逆動〞.檢查者此時在患者的兩眼同時以每次減少+0.25D或加入-0.25D.直到兩眼中和(高中和)

因患者和檢查者的固視和工作距離相同(共軛).因此不必加入工作距離度數.直接記錄驗光器上的度數即為第五步驟的發現值.

動態視網膜鏡重點提示:
測試距離...患者注視50公分(20英吋)遠的視標,檢查者工作距離為50公分(20英吋).
視標.......近用史耐爾視標
.
使用度數...#4的度數(初值.未加入工作距離
).
燈光.......一般
.
瞳孔距離...近用瞳孔距離.

6.動態視網膜鏡(1公尺) 驗光器上此時的度數為第五步驟(50公分動態視網膜鏡)的度數,此步驟的患者與檢查者的固視與工作距離皆為1公尺(100公分),通常此時患者的瞳孔反射光為〝逆動〞狀態.

因為使用鏡片度數為第五步驟的值,如果是〝順動〞或〝中和〞.則必須兩眼同時加入足量的〝+〞度數或減少〝-〞度數直到可以兩眼同時觀查到明顯的〝逆動〞,然後再減少+0.25D或加入-0.25D,到患者兩眼皆呈〝中和〞狀態.

因患者和檢查者的固視和工作距離相同,因此驗光儀(Phoropter)上的度數記錄為第六步驟的發現值

中距離視網膜鏡重點提示:
測試距離...患者注視100公分處.檢查者的工作距離為100公分.
視標.......近用史耐爾視標
.
使用度數...#5之度數
.
燈光.......一般
.
瞳孔距離...近用瞳孔距離.

7.遠用自覺式驗光(基本驗光所得之值)

任何自覺式驗光方式需考慮以下的因素:

首先加入足夠的〝+〞度數.以抑制調節.
至少利用兩種自覺式驗光方法來確認散光的度數.
至少利用兩種自覺式驗光方法來確認散光的軸度.
兩眼視力平衡檢查時.必須兩眼在同時可以看見各一個視標及在稍微模糊的狀態下進行.
在決定自覺式驗光度數時,其出發點需於兩眼單一視同時稍為雲霧時(+0.75D)實施.
在兩眼單一視稍為雲霧狀態下,每次減少+0.25D或加入-0.25D,至患者視力達到1.0,也就是患者可以正確無誤的辨識整排1.0視標,和1~21.2視標.
使用動態視網膜鏡的發現值來作為自覺式驗光的出發點是最適當的,因為它有足夠的〝+〞度數,避免患者引起調節,如果因為任何理由,動態視網膜鏡檢查法無法實施,則利用加入〝+〞度數,直到患者可以辨認0.1視標來作為出發點.

8.遠方誘發性斜位

這個步驟的檢查程序和第三步驟遠方習慣性斜位相同,唯一不同的是其使用的矯正度數為第七步驟自覺式驗光法的度數,取代舊眼鏡或平光的度數.

測試距離...六公尺(20英尺).
視標.......1.0史耐爾視標(或可見之最小視標)
.
使用度數...#7之值
.
使用稜鏡...右眼15個稜鏡度,基底朝內
.
左眼6個稜鏡度,基底朝上
.
燈光.......20呎蠋光
.
瞳孔距離...遠用瞳孔距離.

9.遠方實際內轉力

這是第一個實施的融像性稜鏡的檢查,驗光器上為患者第七步輳自覺式驗光所得之值,要求患者看到直列的1.0視標或可見最小視標,將兩眼Risely旋轉稜鏡調整到位於可以同時往基底朝外(Base Out)的方向旋轉.

當患者經由第七步輳自覺式驗光的屈光度,和旋轉稜鏡(設定於零稜鏡度的位置)看最小可見視標(通常為1.0視標),兩眼同時加入+0.25D,患者應可以感覺到視標稍為模糊一點.

要求患者記住這個模糊狀態,拿開剛剛加入的+0.25D或加入-0.25D屈光度,回復至原來的第七步輳自覺式驗光的度數,告訴患者這個模糊的狀態會再度的出現當他注意這種模糊狀態出現時要向驗光師報告〝模糊了〞.

驗光師此時開始轉動Risley旋轉稜鏡往基底朝外(Base Out)方向,雙手同時,等量.平滑慢慢的轉動,當患者報告〝模糊了〞,這時將左右兩個旋轉稜鏡的基底朝外(Base Out)總和記錄下來,這便是#9遠方實際內轉力的發現值.

最初,患者的調節與輻輳皆於注視平面上,當加入基底朝外(Base Out)的稜鏡後,因稜鏡只影響輻輳(Convergence)不影響調節(Accommodation).所以此時調節仍位於注視平面,而輻輳朝向患者移動,而輻輳和調節的關係非常密切,當輻輳達到一個定量時將引起調節的介入.而患者會感覺到〝模糊〞因此,實施此檢查步驟是測量輻輳與調節之間緩衝區的範圍及量的大小.

測試距離...六公尺(20英尺).
視標.......1.0史耐爾視標(或可見之最小視標)
.
使用度數...#7處方(降低-0.25D示範模糊
).
使用稜鏡...雙眼稜鏡歸零.並定位於準備雙眼齊朝外轉的情況下
.
燈光.......20呎蠋光
.
瞳孔距離...遠用瞳孔距離

10.遠距離最大輻輳

當第九步輳檢查時患者報告〝模糊了〞同時記錄了其稜鏡總量之後,驗光師繼續轉動旋轉稜鏡,增加基底朝外(Base Out)稜鏡量.並要求當患者觀察到視標變成兩個的時後要告知驗光師.

於是在患者報告視標變成兩個時.這時兩個旋轉稜鏡上的基底朝外(Base Out)總量記錄為第十步輳的破裂點(Break Point),然後驗光師再要求患者當其發現兩個分離視標合而為一時,告知驗光師.

這時驗光師同時轉動Risley旋轉稜鏡,等量的,慢慢的減少基底朝外(Base Out)稜鏡度,當患者告知變成一個視標時.此時兩個旋轉稜鏡的總量.

記錄為第十步輳的的恢復點(Recovery Point).此步驟有兩個發現值,一個是破裂點.一個是恢復點.

有時候患者在稜鏡量降到基底朝內(Base In)時,方才能融像(兩個影像個融合為一個影像),在這種狀況之下,恢復點要記錄為〝-〞的值.例如:破裂點在基底朝外(Base Out)15Δ.恢復點在基底朝內(Base In) 3Δ.則記錄為15/-3

有時患者也許會報告沒有看見兩個視標(複視),而是他只看見一個視標.並且往旁邊移動,這表示患者可能有一眼是抑制,要求患者報告影像移動的方向,此時驗光師可以由以下兩個方法找出那一個眼睛抑制.
(1).
患者報告影像(視標)往右邊移動.則右眼抑制.
(2).
患者報告影像(視標)往左邊移動.則左眼抑制.

測試距離...六公尺(20英尺).
視標.......1.0史耐爾視標(或可見之最小視標).
使用度數...#7之值.
使用稜鏡...雙眼稜鏡定位歸零,準備加大基底朝外的稜鏡度.
燈光.......一般.
瞳孔距離...遠用瞳孔距離.

11.遠距離最大開散力

此步驟和第十步輳的檢查程序相同,只是此時使用基底朝內(Base In)的稜鏡來取代第十步驟的基底朝外(Base Out)稜鏡.第十一步驟檢查同時有破裂點(Break Point)和恢復點(Recovery Point)

檢查所得資料的記錄方式也和第十步驟一樣.例如:驗光師同時轉動兩旋轉稜鏡,漸次加入基底朝內(Base In)的稜鏡量至患者報告視標變成兩個.此時兩眼稜鏡量的總和假設為基底朝內(Base In)10Δ.

這時再漸次減少兩眼的基底朝內(Base In)稜鏡量.至患者報告兩個視標融合為一個視標.此時假設為6Δ基底朝內(Base In).則記錄為#1110/6

若是恢復點位於基底朝外(Base Out)位置.則記錄符號〝-〞.例如:恢復點時的兩眼稜鏡量總和為2Δ基底朝外(Base Out).則記錄為#11 10/-2

當檢查測試進行之中,患者報告沒有發現兩個影像(視標),或複視的現像.而是視標往某一方向移動,此時,驗光師要確認患者所見視標的移動方向來判斷患者那一個眼睛有抑制(Suppressing).例如患者報告視標往他的右方移動,表示患者的左眼抑制,當患者報告視標往他的左方移動.表示患者的右眼抑制.

測試距離...六公尺(20英尺).
視標.......1.0史耐爾視標(或可見之最小視標).
使用度數...#7之值.
使用稜鏡...雙眼稜鏡定位歸零,準備加大基底朝內的稜鏡度.
燈光.......一般.
瞳孔距離...遠用瞳孔距離.

12.遠距離垂直雙眼分離斜位

此步驟測試包含兩個部份.(1).垂直斜位測試.(2).垂直異向轉動能力.

(1).垂直斜位測試: 使用第七步驟自覺式驗光的度數.使用1.0或可見最小視標(水平一整行視標).利用旋轉稜鏡使患者融像分離.右眼的旋轉稜鏡為10Δ~15Δ基底朝內(Base In).左眼的旋轉稜鏡為6Δ~8Δ基底朝上(Base Up)

此時患者將會看見兩個視標.右眼看到的是上方的視標,左眼看到的是下方的視標,要求患者當看到兩個視標水平對齊的時候要告知檢查者.然後驗光師慢慢降低(轉動)左眼旋轉稜鏡上基底朝上(Base Up)的稜鏡量,當患者報告兩水平視標對齊了此時若左眼旋轉稜鏡為基底朝上(Base Up),則為右眼上斜位.
若左眼旋轉稜鏡為基底朝下(Base Down),則為左眼上斜位.若是左眼旋轉稜鏡為0Δ.則是正位.

(2).垂直異向轉動能力:
完成垂直斜位測試後,兩眼(Risley)旋轉稜鏡,調整到可以往基底朝上(Base Up)或基底朝下(Base Down).轉動的位置時兩旋轉稜鏡位於0Δ的位置.患者仍然使用第七步驟自覺式驗光的度數,視標也是使用1.0或是可見的最小視標(水平一整行視標),首先將右眼旋轉稜鏡往基底朝下(Base Down)轉動.同時要求患者注意當視標變成兩個時要告知驗光師,這時驗光師要記住這時基底朝下(Base Down)的稜鏡量.接著慢慢的降低右眼基底朝下(Base Down)的稜鏡量.直到患者報告兩個視標變成一個了,這便是右眼往上異向轉動(Supraduction)的破裂點和恢復點.

然後右眼的旋轉稜鏡往基底朝上(Base Up)方向轉動,再次要求患者當視標變成兩個的時候要告知檢查者.這記錄為破裂點(Break Point),接著慢慢降低右眼旋轉稜鏡上基底朝上(Base Up)稜鏡量.並要求患者注意:當兩視標變成一個視標時要告知檢查者,這就是恢復點(Recovery Point).將此兩個發現值(破裂點和恢復點)記錄為右眼的往下異向轉動(Infraduction)的能力,

例如:右眼加上稜鏡基底朝下(Base Down) 4Δ為破裂點. 基底朝下(Base Down) 2Δ為恢復點. 基底朝上(Base Up) 5Δ為破裂點. 基底朝上(Base Up) 3Δ為恢復點.則記錄為:OD 4/2 / 5/3

有時加稜鏡量至患者引起複視(視標變成兩個)之後,在稜鏡往回轉到基底相反的方向才能融合成一個影像,因此恢復點要加〝-〞符號,例如:測量右眼往下異向轉動能力時.在加入基底朝上(Base Up) 5Δ時.引起患者複視(視標變成兩個).但是降低基底朝上(Base Up)的稜鏡量一直到基底朝下(Base Down) 1Δ時兩個視標的影像才能融合成一個視標(恢復點).因此記錄為:右眼往下異向轉動能力 5/-1

測試距離...六公尺(20英尺).
視標.......1.0史耐爾視標(或可見之最小視標)
.
使用度數...#7發現值。

使用稜鏡...第一個步驟右眼12個稜鏡度.基底朝內左眼6個稜鏡度,基底朝上.
第二個步驟雙眼前置放稜鏡但歸零.準備旋轉朝上或朝下
.
燈光.......一般
.
瞳孔距離...遠用瞳孔距離.

13a.近用慣性斜位(Habitual Lateral Phoria at Near

如果患者有配戴近用的眼鏡則使用目前慣用的度數設定於驗光儀上,如果患者沒有配戴近用的眼鏡則不需加入任何度數於驗光器上。

跟隨著與第3步驟相同的程序與記錄方式,但是改變視標位置,至距患者前面16英吋(40公分)處使用近用1.0之視標(或假如難達到的,則使用其他可見的最小視標).

安置好驗光儀於適當的位置,提醒患者於檢查之過程,他必須保持隨時清楚的看到視標才可以,驗光師開始轉動右眼之稜鏡朝向歸零之方向(減低15Δ Base In之量).

同時詢問患者〝你是否發現兩個視標正慢慢的接近?兩個視標是否上下對齊了?〞驗光師在減少 Base In 稜鏡的同時必須不時的提醒患者注意視標.並要求其上下視標對齊時要告訴驗光師。此時留於稜鏡上的稜鏡度即為所求之值.

測試距離-40公分(16英吋)
測試距離-40公分(16英吋)
視標-1.0史耐爾行近用視標(或可見之最小視標).
使用度數-慣用近用舊處方.
使用稜鏡-右眼15個稜鏡度.基底朝內.
左眼6個稜鏡度,基底朝上
燈光-20呎蠋光.

13b.近方誘發性斜位

此一步驟的檢查程序與13A近方慣性斜位一樣,唯有使用處方為第七步驟自覺式驗光的度數,因為這是近方(40公分)的檢查.因此使用近用史耐爾視力表,近用瞳孔距離(P.D)充足的照明,右眼旋轉稜鏡為15Δ基底朝內(Base IN).左眼旋轉稜鏡為6Δ基底朝上(Base Up),使患者融像分離,此時患者可以看見兩個同側性分離視標,右上左下兩個視標.

開始檢查時慢慢降低右眼基底朝內(Base In)稜鏡度,直到患者報告兩個視標上下對齊,此時右眼的旋轉稜鏡所殘留的稜鏡度極為所求之值.

測試距離-40公分(16英吋).
視標-近用1.0史耐爾視標(或可見之最小視標).
使用度數-第七步驟發現值.
使用稜鏡-右眼15個稜鏡度,基底朝內.
左眼6個稜鏡度,基底朝上.
燈光-一般.
瞳孔距離-近用瞳孔距離.



(轉載自中華民國驗光配鏡學會)